當前位置:中國廣告人網站>創(chuàng)意策劃>廣告雜燴>詳細內容
CIS的淡出舞臺
作者:wilson 時間:2007-8-3 字體:[大] [中] [小]
-
CIS興于80年代的日本,在當時有一定的先進性,因為其做為第一種表明理念引導視覺的觀念。但是其亦有很多重大不足之處,執(zhí)行性不強,視覺系統單調,并且它不能用于產品品牌,它的理念與視覺的邏輯實際是無法成熟建立的。
尤其是歐美品牌方法論的興起之后,CIS的理論基本輪為二流的方法。,并逐漸為國際公司所棄用。當國內還有很多公司拿CIS在忽喲中國企業(yè)的時候,我們不得不來強調這一概念應被逃汰,因為它已經脫了很多企業(yè)品牌建設的后腿。
我們最近接到的一些CASE與客戶咨詢,有很大一部分是幫助企業(yè)解決CIS遺留下來的問題,比如品牌理念不清晰,對內與對外品牌溝通信息不區(qū)分,核心理念與廣告語的重疊,視覺方向上的單調、獨特性不強,無法對廣告表現進行規(guī)范和統領等等。
以前CIS的范例,海爾、九芝堂,適適是形象呆板單調的很好教材。海爾的標識從藍現在變到粉紅,以后還會變,因為“真誠”是永遠無法視覺化的。
日本的企業(yè)受CIS的拖累很歷害,當然做日本企業(yè)的學術貢獻,肯定有種難以割舍的情感。我們看到日本的三菱、夏普、東芝、富士通、全日空形象都很弱,對比一下新品牌模式下的寶馬、三星、明基、泰航,差距就很明顯。
據我了解,不僅歐美公司早就棄用CIS,最近幾年日本一些著名公司也紛紛跟進,放棄CIS,采用品牌方法論,其中就有尼康、資生堂、索尼、佳能、松下等消費品知名公司。中國的企業(yè)應該引以為戒,CIS的方法論仔細一推調敲,很多地方是站不住腳,它的方法可被完整實現的可能性基本為零。
目前,我們在品牌戰(zhàn)略與識別領域的做法,是引入國際主流的品牌戰(zhàn)略模型,在識別部分,強調關鍵設計元素的應用,以幫助客戶提煉清晰的品牌核心價值與豐富的視覺語言,這將肯定是未來幾年中國品牌發(fā)展的必然方向。